- “订单不难找”——客户近,决策快,利润高
很多中国参展企业反馈:
“来了之后才知道,阿塞拜疆客户现场就能下单,哪怕不下单也会很快微信联系、谈付款发货。”
- 这两个国家的客户决策链短,不像欧美客户那样走复杂的审批、合规程序。
- 买家主要是当地经销商、贸易公司、零售商,他们本身就带着采购任务来展会找货。
- 利润率比国内或发达国家市场高——比如一个灯具产品,在国内出口报价3美元,在阿塞拜疆你可以报到6~7美元,还有客户接受。
✅ 2. “成本真不高”——3~5万就能出海试水
十几万,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展会是“中小外贸企业练兵+捡订单”的理想场地。
✅ 3. “中国货在这吃得开”——本地人认可、不排斥
- 中国产品在当地被认为“物美价优”,特别在汽配、灯具、小家电、塑料制品、手机配件、日用百货等行业。
- 他们习惯从土耳其和中国进货,而中国价格更有优势、货源也更丰富。
- 很多中国企业没有来展会前就已经在阿塞拜疆的商超里看到自己的产品了——被当地贸易公司转手卖了,还没建立直接联系。
✅ 4. “物流不难,客户还帮忙清关”
-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本身都是“进口国”,产业不发达,对外依赖强。
- 当地买家习惯自己承担进口清关、运输到店等流程,只要你报好价格,出厂发货就行。
- 物流方面:义乌、广州、深圳、宁波→巴库或第比利斯已有陆运、空运、海铁联运成熟线路,甚至可以拼箱。
✅ 5. “不会英语也没关系”——客户讲俄语,但微信沟通就行
- 当地人很多会讲俄语,也懂简单英语;
- 微信、WhatsApp普及度高,展会上加个联系方式后,很多交易靠翻译软件和图片沟通也能做成;
- 有些客户甚至已经做中国贸易多年,自己会一些中文。
✅ 6. “越早来越容易赚钱”——红利期未过,竞争少
- 来的中国企业还不多,意味着客户资源没被瓜分。
- 谁先来,谁先拿到当地核心代理、建立客户网络。
- 尤其适合:
- 外贸SOHO
- 小工厂找订单
- 批发型出口企业
- 想试试走出国门但预算不高的创业团队
为什么现在就要去?
- 市场还没被卷,客户资源空白,来得早就能卡位
- 欧美客户风险高,中东非卷爆了,欧亚是下一个红利地
- 小语种国家,大机会,低门槛——特别适合中小外贸企业试水
✅ 总结一句话:
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不是“发达市场”,但是真正适合想出海接订单、控制预算、稳稳赚钱的中小企业。